全國人大代表、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在 “數字經濟”東風下,裝備制造業必將從“大有可為”到“大有作為”
近期,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其中提及,數字經濟發展目標為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
裝備制造業是制造業的脊梁,作為工業之本,深刻影響著其他行業的發展。那么,當前我國裝備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進程如何?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同時也是裝備制造業領軍企業掌門人,全國兩會前夕,華工科技董事長馬新強準備了“關于深化數字經濟和裝備制造業融合發展”等多份建議。
“當前我國裝備制造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尚處于初級階段。”近期,馬新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當下,數字化技術正在快速地發展更迭,數字化浪潮已襲來,傳統企業只有抓住機遇,順勢而為,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
結合近期相關部門在發展數字經濟上的規劃和布局,馬新強建議,進一步明確中部地區在發展數字經濟上的定位和功能。“期待國家工信部能進一步加強整體規劃與協調,支持中部地區打造國家級裝備制造業數字化應用創新中心”。
圖片來源:華工科技供圖
東數西算將拉升國家樞紐節點數據中心建設
NBD: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近期啟動的東數西算工程堪稱數字經濟時代的“南水北調”。請問華工科技的業務與此是否相關,東數西算工程可能給公司帶來哪些影響?
馬新強:算力作為新經濟時代的核心生產力,已經成為全球競爭的新焦點,“東數西算”作為新基建領域里的戰略工程,將拉升國家樞紐節點的數據中心建設,也會帶動光模塊的擴容、升級。公司聯接業務目前電信光模塊、數通光模塊訂單飽滿,馬上在美國圣地亞哥舉辦的美國光纖通訊博覽會上,我們將展出800G硅光模塊,搭載自研的800G硅光芯片,面向6G網絡,我們今年將積極突破ROF、1.6T光模塊關鍵技術,實現產品多元化。
另一方面,東數西算工程建設的數據中心屋頂都會配置光伏組件所生產的綠色清潔電能,將經過逆變器、變壓器等流程處理后接入數據中心,最終全部用于數據中心內服務器以及空調系統的電力開銷,這也將豐富公司溫度傳感器的應用場景。
NBD:東數西算工程啟動后,將進一步帶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對于裝備制造業企業來說,數字經濟將如何賦能產業?當前,我國裝備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進入了什么樣的階段?
馬新強:當前我國裝備制造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尚處于初級階段。對于裝備制造業來說,數字化轉型首先的是改變行業當前靠資源投入來獲取增長的發展方式,助力行業通過整合信息流提升資源的使用、管控效率,推進柔性化生產制造,降低生產過程中不必要的物資、能源消耗,推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化生產。
裝備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當前面臨兩大難點
NBD:裝備制造業是工業之本。請問當前傳統裝備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還存在哪些難點或者面臨哪些挑戰?
馬新強:一是數字化轉型投入大,行業、企業間數字化能力、智能化需求差異較大,業務場景復雜,成熟案例較少;另一方面,工業軟硬件裝備供給能力不足、工業大數據開發創新能力不足。加之部分裝備系統嚴格封閉,缺乏外部通信連接和數據共享標準接口設計,或者設計接口非標準化,系統開放改造和數據共享難度較大,影響了裝備網絡接入和互聯互通,影響轉型進程。
盡管有難點、有挑戰,但我堅定認為,乘著數字經濟東風,裝備制造業未來必將從“大有可為”到“大有作為”。
NBD:作為裝備制造業企業,請問目前華工科技進行了哪些數字化轉型方面的探索?
馬新強:一方面,提升自研激光裝備的智能化水平,包括加工工藝水平。我們的設備預留了MES接口,具備自動巡邊、首件檢測、CCD視覺等功能,另一方面,面向工程機械、重工、橋梁、管件、日用消費品等多個行業,提供以自主核心裝備和信息化系統為主的集頂層設計、軟硬集成為一體的EPC整體解決方案,站在智能制造服務商的角度分析客戶從訂單接收、生產到發貨整個過程對應的信息流、物料流,形成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比如我們現在正在為某集團打造的智能備料中心,涉及百余種不同規格的原材料,近萬種零件的柔性加工,技術難度堪稱“行業之最”。
在項目運作中,我們實現了鋼板切割下料自動化率100%,分揀自動化率達90%以上,中控系統通過承接MES系統、套料系統接收生產、套料計劃,根據計劃優先級、設備工作狀態與進度,動態指揮設備、智能行車、AGV無人小車工作,提高生產節拍和效率。據我們估算,通過這個項目的運行,效率提升將近10倍。
圖片來源:華工科技供圖
裝備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需做好智能制造規劃
NBD:結合華工科技經驗,對于傳統裝備制造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您有哪些建議?從政策面來說,將如何助力傳統裝備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
馬新強:智能制造的建設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建設前開展大量前置工作,企業必須要全面開展精益管控體系建設,使用精益的方法、理念促進制造體系的協同,其次,系統地做好智能制造規劃。
2021年11月,工信部發布《“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文件提出,加快推進制造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打造示范引領型骨干企業、壯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助力企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步伐,提升核心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結合企業需求,建議可以落實以下五方面舉措:
第一、建議設立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獎勵資金。鼓勵工業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對生產設施、工藝條件及生產服務等進行智能化技術改造,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第二、培育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服務主體。鼓勵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做大做強,支持服務商拓展市場、加快全球化布局,通過技術、資本強強聯合等方式發展成為行業內的龍頭企業;支持服務商聯合裝備供應商、軟件開發商,推進智能制造裝備、核心軟件、工業互聯網的集成應用,提升綜合服務能力等。
第三、構建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創新體系。支持標準創新體系建設。實施標準引領戰略,完善重點產業智能化和數字化相關標準體系,強化標準化資源共享,開展智能化和數字化相關重點領域標準化試點、示范、基地等項目建設,搶占標準先機,爭取國際競爭中的話語權。
第四、打造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應用生態。加強數智化人才基地建設,鼓勵企業與學校開展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實訓平臺建設。
第五、支持國家專業機構建設工業領域重要數據和核心數據備案管理,以及工業數據安全監測與防護、風險通報、評估認證、共享交易、應急聯動等國家級技術平臺,形成全方位的工業數據安全保障能力。
建議支持中部地區打造國家級裝備制造業數字化應用創新中心
NBD:作為一家中部地區企業的掌舵人,今年兩會中,您在“關于深化數字經濟和裝備制造業融合發展的建議”中,提到建議支持中部地區打造國家級裝備制造業數字化應用創新中心。能否具體談談這一想法?
馬新強:今年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中提及“依托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重點區域推進云網協同、算網融合發展,推動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沒有明確提及中部地區在數字經濟發展中的定位、功能、職責。
近幾年,在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中部崛起”戰略推動下,以及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的努力下,中部地區制造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在技術積淀、產業集聚水平上都有了大幅提升,在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等領域走在了國內前列。
同時,作為被賦予“建成支點、走在前列”使命的湖北省,擁有激光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光電子信息產業發展位居全國前列,擁有良好的數字經濟發展底座。另外,作為老牌工業基地,不僅傳統產業在積極轉型升級,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在全力突破,所以無論在數字產業化還是產業數字化方面都是潛能無限,具備促進數字經濟與裝備制造業融合發展的現實基礎。
期待國家工信部能進一步加強整體規劃與協調,支持中部地區打造國家級裝備制造業數字化應用創新中心,以龍頭企業牽頭,高校、國家及地方相關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上下游企業協同參與,圍繞裝備制造業數字化融合的共性問題展開研究,制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開展國家、地方重要項目協同攻關。